书名:《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
作者:龙美光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这是穿越了时光的书信,温情且有光泽,诉说着西南联大之“刚毅坚卓”。6月13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团结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学者龙美光新著、第一部西南联大书信掌故书——《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首发分享会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京滇两地教育界、出版界、学术界、文学界有关专家及云师大师生代表参加了首发分享会。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赵广宁、云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原一川、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云南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原会长吴宝璋、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李银和等嘉宾出席。分享会由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立主持。
分享会上,嘉宾交流研讨了《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对其给予高度肯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书选择已出版的西南联大史、回忆录、日记、小说、纪实作品等不同的史料,以堪称当事者信史的书信为起点,以散文的笔调,从历史细部钩沉了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之精神。
《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作者、研究西南联大的青年学者龙美光,20年来沿着时光的隧道,乐此不疲地拆开了缘自西南联大的一封封旧信,“它们泛着岁月的颜色,引领着我温情地走近这样一批人,走进这样一所大学。”龙美光介绍,该书是其在西南联大研究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也是第一部西南联大书信掌故书。这部书以1937年至1946年八年多时间里产生的各类公私书信为主要素材,力求讲述全面抗战大背景下,西南联大这所空前绝后的高等学府藏在书信里那些可歌可泣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以这部书的首发活动为起点,他将全力支持各学院,特别是文学院做好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工作。
《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是第一部西南联大师生群体书信文史掌故图书。全书以昆明青云街(丁字坡下坡)上已消失的“靛花巷三号”这一与西南联大紧密关联的历史地名为线索,从闻一多、朱自清、梅贻琦、胡适、陈寅恪、华罗庚、吴宓、朱光潜等一大批名家所写的200余件战争年代的代表性书信出发,贯连起丰富的档案、日记、回忆录、通讯等原始文献,从历史细部钩沉了在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使命中,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这一抗战大学办学、学术、事件、人物、生活、情感等多方面鲜为人知的丰富样貌,从不同维度呈现了其丰富多姿、厚重刚毅、气质坚卓的抗战学府风景,全书还披露了一批珍贵的老照片、实物、证照、书信墨迹,是一部书信中的西南联大个人史、办学史、学术史、抗战史、生活史和心灵史。
龙美光:在信息技术极不发达的战争年代,西南联大师生及其亲友们主要的沟通交流工具,往往就是书信。这次披露在这本书信录里的书简,来自西南联大诞生以来出版发行的一大批图书、期刊和报纸文献,同时也来自海量的档案文献和个人收藏,是西南联大题材书信文献的一次大汇聚。我力图通过这些书信,并辅以一大批新发现的历史老照片,钩沉出一段段淹没在文献海洋里的西南联大故事,让西南联大在时代的大潮里活起来。
龙美光:在很多人心中,联大是一种神一样的存在。西南联大如何才能走下神坛?书信和书信背后的历史也许可以打破这样一种认知。西南联大人是中华儿女中的优秀一员,也是普通一员。从书信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也有七情六欲,也像我们每一个人那样有自己的优势和缺陷,都是活生生的人。
龙美光:我曾经说过,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这所大学融汇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优良校风,延揽了海内外优秀师资,吸引了一大批有着强烈家国意识的时代英才,在昆明这座极具包容性的历史文化名城书写了光辉璀璨的时代华章。什么是联大精神?联大本身已作了文化诠释。学校制定了校训“刚毅坚卓”,确定了校歌“满江红”,西南联大纪念碑又以1000多字的碑文和834名从军学子姓名入碑表达了联大办学的旨归。如此等等,无一不是西南联大精神的经典诠释。然而,这所大学的精神,最终还是表现在它的校名上,西南联大精神最终的体现也就在“联大”或“联合大学”这两个词上。这是一种形与神的联合,是学校的重组,更是人心的聚合和大学气质的张扬。精诚团结,求同存异,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共创教育大业,这就是家国情怀下的西南联大精神。这种精神是具体的,是共同成就,美美与共的。
龙美光:今天,西南联大已经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西南联大,而是千千万万人的西南联大,这里面有着一代又一代薪火传续者的努力,我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我接触西南联大20年来,无论任何困难、坎坷,都未能阻止我追寻联大的脚步。西南联大已成为我每天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然而,虽经二十载不懈追寻和耕耘,我远远没有到达西南联大研究的应有境界。面对西南联大这样一所如此广博的大学,尚待开垦的荒原还很多。这就需要穷其一生,不断探究,再探究,生命不息,追寻不止。
作者简介
龙美光,云南彝良人,彝族,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教师、西南联大博物馆副馆长。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文脉书香》《守望滴水》,诗文集《再等十五秒》,历史人物传记《罗占云将军传》,文史随笔集《靛花巷三号:西南联大书信录》。编选《民国书刊上的西南联大记忆》等。
来源/都市时报
编校/张伟锋 邹尘扬
复审/杨恩泉
终审/黑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