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明身上,有新一代紫砂陶艺家鲜明的时代特点:具备多学科知识、坚定的创新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眼光,熟悉市场和商业,会运用金融手段,而且为人谦逊低调,襟怀寥廓,这也是业界对他的评价。史小明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创新的探索。作为“紫砂九隽”的召集人,史小明以其匠心独运和创新精神,成为紫砂文化创新的代表性人物。在史小明的手中,紫砂壶升华为一种文化象征、一种艺术表达,以及一种生活态度。
史小明
匠心独运,自成风格
史小明1970年生于宜兴,自幼对紫砂艺术充满热情。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传承不守旧”“师古不泥古”的创新理念。无论是紫砂雕塑还是茶壶,史小明的作品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作为老一辈紫砂陶艺家徐秀棠的得意弟子,史小明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将陶塑与砂壶有机结合,创造出“以塑入壶”的独特艺术手法。他的设计风格鲜明,自成一派,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情怀融入每一件作品中。
紫砂壶《缀系》 表达内心的憧憬,朴而不俗,华而不浮,方寸中赋之机杼,单纯中寻求突变,棱角中寄予转折。 紫砂九隽,拓展紫砂文化 2017年,史小明召集了多位具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的同道组成了“紫砂九隽”。这个由9位风格迥异的紫砂陶艺师自行组成的艺术家方阵,旨在更好地继承弘扬紫砂文化、切磋交流紫砂工艺、探索紫砂技艺表现。 自成立以来,紫砂九隽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沉淀基因,用更贴近时代的紫砂作品诠释紫砂文化。他们在更宽广更纵深的维度上,丰富了紫砂文化的内涵,扩大了紫砂文化的影响力。紫砂九隽举办了多次展览和活动,作品涵盖了紫砂光素器、方器、筋囊器、塑器以及紫砂雕塑和现代陶艺等多种类型,装饰手法上有陶刻、陶塑、描(嵌)金(银)、泥绘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紫砂艺术的传统魅力,也展现了当代紫砂艺术家的创新精神。 紫砂雕塑《水云间》 采用两种紫砂泥,在身体和服装上形成撞色,使人物造型即兴活泼,古朴自然,脸部表情极富感染力,眉眼传神。运用堆、捏、琢、按、挖等多种雕塑手法。 艺术使命与社会责任 历史上,宜兴紫砂涌现了时大彬、邵大亨、陈曼生、范大生、朱可心、顾景舟、裴石民、蒋蓉等名宿,今天有徐秀棠、吕尧臣、何道洪、徐汉棠、季益顺、顾绍培、曹婉芬、毛国强、吴鸣、范伟群和史小明这样在艺术创作上成绩斐然的陶艺名家。他们在认真继承传统同时,在人文修为和诗词书画方面均下过大的功夫,在创新发展方面更是脚踏实地在努力探索。不走捷径、不计名利。今天在青年一代紫砂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方面,史小明也发挥了不少作用,他开设了紫砂公益培训班,授课上千人次,为推动紫砂艺术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瓷产业协会会长、我国著名陶瓷学家史俊棠的带领下,史小明和多位紫砂陶艺家几次来云南进行陶艺文化交流,积极发挥紫砂艺术的文化功能,助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史小明热爱彩云之南的多样性特点,常说自己与美丽的云南有一种特殊的因缘。 10月24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支持,云南省文联、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宜兴紫砂、云南陶艺联展在云南文学艺术馆举办。展览征集了宜兴237件(套)当代紫砂精品,与云南建水41件(套)紫陶作品联袂展出。这次史小明与云南著名书画家罗江、杜建民、王献生、满江红等合作的紫砂壶佳作将入藏各大艺术博物馆。 近年来,史小明多次在海外策划举办紫砂艺术展览,努力宣传和推广当代紫砂艺术。熟悉史小明的朋友都说,他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对紫砂文化的弘扬上,还体现在他对新一代紫砂人才的培养上。他言传身教,无偿带徒授艺近30人,包括从事紫砂行业的残疾人陶艺工作者。他非常重视学生与学徒的德艺培养,不断为宜兴紫砂艺术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紫砂雕塑《陆羽》 与“茶圣”陆羽的其他雕像或画像不同,从容神情,略略上翘的下巴,麻布质感的宽袍大袖,生动刻画出人物性格、内在精神的丰富和层次。 来源 / 春城晚报 文字 / 邱 滨 供图 / 史小明 编校 / 向潇玥 邹尘扬 初审 / 张伟锋 复审 / 杨恩泉 终审 / 黑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