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鉴·一带一路
第二届图形印创新实验作品展(云南巡展)
编者桉
本次展览以“文明互鉴·一带一路”为主题,共展出作品300余件,其中包括特邀作品4件,获奖作品19件。囊括了以中国、厄瓜多尔、法国、韩国、西班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题的篆刻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已有的肖像印、图形印、佛像印、异域文字、异域风土人情、特色建筑和自然风光等多种内容。传统金石学“铸铜”、“當石”,“琢玉”、“锲木”千年积淀的审美趣味,与异域文字图形印创作中的渗透、介入、嫁接、融合、互鉴过程中的必然前无古人,古今丝路在印章之间实现了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此次我们精选了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一
了解篆刻
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篆刻最早用于官方印章和私人印信,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如今的篆刻艺术在此基础上焕发了新的活力,如图形印创新尝试、高校教育普及、数字化传播等。印章篆刻技术集书法、绘画、雕刻、雕工及印材于一体,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有着其他艺术作品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
二
了解“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1913年,近代艺坛巨擘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风,东瀛名家河井荃庐、长尾雨山渡海来归,一时精英云集,入社者均为精擅篆刻、书画、鉴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西泠印社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已成为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盛誉。
三
走近作品展
01 特邀作品
创作题材:厄瓜多尔
作者:王祖龙
作品简介: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备受瞩目。作者在创作中精心选取了象征厄瓜多尔的三大元素——香蕉、国鸟安第斯神鹰和国花白兰花,通过简约凝练的构图和果敢有力的刀法,生动地展现了赤道之上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创作题材:法国奥运
作者:阮解
作品简介:2024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恰逢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法国巴黎盛大开幕。作者匠心独运,以中国国宝大熊猫与法国的象征高卢雄鸡为创作主体,通过精妙的艺术构思,生动诠释了中法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同时彰显了巴黎奥运会所倡导的团结、和平与拼搏精神。作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更寄托了对中法关系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创作题材:韩国
作者:谢吉昌
作品简介: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韩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与中国长期保持紧密合作交流。作者在创作中巧妙运用韩文元素,以简约凝练的艺术手法,生动展现了韩国的独特风采。作品不仅高举和平与合作的旗帜,更深刻寄托了对中韩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携手共进、互利共赢的美好希冀。
创作题材:西班牙
作者:孙长铭
作品简介:西班牙,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著称。作者敏锐地捕捉到牛这一西班牙的象征性动物,通过苍劲有力的刀法和富有笔力的线条,作品简练而不失大气,生动地展现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与文化魅力,更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西合作的美好展望。
02 获奖作品
创作题材:中国
作者:高帅
作品简介:这方印章以广西花山岩画为主要创作素材,包含了花山岩画中的多种形象元素,如头戴冠冕的骆越王、戴面具的巫师、佩刀的将军,以及蛙形人物及动物形象等。印面中以蛙形人物及其上方的铜鼓为全印的主要部分,位于印面右侧,打破了印面均匀中正的布局,形成左宽右窄、左疏右密的章法。两侧人物、动物形象皆围绕此处展开,面面相对,以疏密结合、大小相间的方式进行处理,进一步增加了印面元素的凝聚性。边款以汉代金文的形式进行处理,风格采用简约古质的方式,使其与印面相映成趣。
创作题材:中国
作者:彭军见
作品简介:非汉字图形印作为篆刻艺术的一种创作形式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印章形式中别具一格。作者选取了“中国(CHINA)”作为创作元素,以元代押印的形式作为载体,把中国的英文字母横式排列,稍作变化。在镌刻的时候线条为了避免直白呆板,加入了古玺文字印的刻法。边款上中文和英文相结合,体现了“大印学”所倡导的“文化交融”的思想。
创作题材:中国
作者:钱海峰
作品简介: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和“一带一路”的首倡国,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莫过于“龙”了,而作为丝绸之路终点的国家意大利,最具其文化代表性的非“比萨斜塔”莫属。因此,作者选择了“龙”和“比萨斜塔”作为创作的方向。“龙”形借鉴了西周金器蟠龙纹,它线条简洁明快,具有经典古朴金石气息。为了突显龙的“中国”性,特地融入英文“CHINA”,不求工稳,但求与龙形浑然一体。
创作题材:中国
作者:秦良静
作品简介:在此次“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图形印作品展中,作者以“中国”元素主题进行创作。“图纹印记启新程”。图形印的创意,以多种形态元素展现新时代坚定前行、开拓创新的景象。一图一画,一刀一石,皆凝聚着创造的力量。“硕果丰盈四海惊”。中国在各领域成就斐然,科技进步、文化繁荣,举世瞩目。我们以图形印微观世界,让世人感受“一带一路”的融合发展。“互鉴文明扬国粹”。文明交流互鉴乃时代主题,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印文化与图形元素相映成趣,金石可磬,趣味横生。“大印格局世界迎”。小小的印章包罗世界万象,体现出开放包容胸怀,传达了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进、共铸繁荣的愿景。
创作题材:中国
作者:吴贤军
作品简介:本枚印章以龙门石窟为创作题材,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工艺技术,一直是艺术家们心中向往的艺术圣地。在篆刻时,作者依形用刀,力求每一刀都精准有力,同时又不失流畅与韵味。将石窟的雄伟与细腻并蓄于刀法之中,让观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那种跨越千年的历史沉淀与艺术魅力。
创作题材:埃及
作者:王哲
作品简介:作者在“埃及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创作中用刀注重冲切并用,以冲刀为主,切刀为辅,并用刀果敢,时刻体现线条毛涩的质感,使沉着浑厚的线条与刀法紧密结合,以适当的单刀来增加印面的率意感和活泼感,凸显古朴自然之趣。此面具印不仅展示了埃及优秀的文化历史,也体现了中埃两国的美好互通。
创作题材:波斯
作者:张红坤
作品简介:中国与波斯在丝绸之路上的往来自古代起已十分密切。作者创作“波斯.双马图腾”印的灵感源于古代波斯神话。飞马,又称翼马,在神话中象征灵感之泉。相传飞马在赫利孔山上踏过时踩出了希波克里尼灵感泉,诗人饮之可获灵感,因此飞马也被视为文艺、科学女神缪斯的标志。两匹飞马被做了“S”形处理,向着相反方向进行角逐,上方的圆点代表星辰,倒影在两马之间的湖中泛起涟漪,象征着灵感的涌现。
创作题材:泰国
作者:庞学虎
作品简介:陶与瓷,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符号。古丝绸之路,今“一带一路”,已成世界之“潮品”。作者刻“泰国”一印,以陶为质,自作其形。印面呈宽边细纹状,得三晋古玺意,又刻画长短组线,以破宽边之呆板而成块面对比。印面外方与内方稍作移位,显静中有动。印中白文边框一实、一虚、一残、一断,变化自然。印面内容分三组:上乃“泰国”英文简称,中为莲花,下乃佛,其莲下边线拟泰国宫殿飞檐之形而得其意。
创作题材:蒙古
作者:苗延明
作品简介:此方“蒙古”图形印,以蒙古国国徽上的飞马为基础造型。飞马多为神话中物象,作者由此联想到中国的“龙马精神”和“凤鸣岐山”典故,故而将马头的造型,偏靠中国古代龙纹饰样。其次是飞马“飞”,传统的纹样凤鸟纹,因其雄浑、肃穆,亦是吉祥的象征故采用之。
创作题材:马来西亚
作者:高光辉
作品简介:榴莲作为东南亚盛产的水果,同样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小小的一颗榴莲链接了中国与东南亚的商贸往来与互动。作者将内部果肉部分以不规则的两个互补半圆表现,颇似道家讲的“阴阳”;表皮的众多尖刺更是适合篆刻语言中的“重复表达”,每跟刺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但却和谐统一,和而不同;同时与印边进行互动,或远离、或粘连、或残破来表现整体印章的虚实变化。
编校 / 邹尘扬 向潇玥
初审 / 张伟锋 姚昭劢珺
复审 / 杨恩泉
终审 / 黑 燕